网路的虚幻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疆界,科技的跃进催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短兵相接。无论是在太空和海底布下的天罗地网,还是快吞没经纬线的飞行航班,无不在一步步推演文化一统的地球村。
世界如此的小,人流移动就如浪叠浪,天涯若比邻不再只是个美丽的文学名词。
上一代的世界,有亲友在海外谋生是多难得的事;但这年头,要找几个没有朋友在国外生活的人还着实挺难的。过海赚外币的人真的不少,远的不说,接壤南端岛国长堤上的拥挤已不言而喻。若然你确实没有亲朋戚友在他乡,在国外拼事业的大马企业高管和艺人歌手,你也随口都能喊出几个名字。
有人骄傲地说,这是“马来西亚,行!”,因江山人才辈出。但经历这十几二十年的人才外销,有人开始担心这样下去真的很不行,迟早会搞到“人财两空”!
资深经济师菲立•施利肯斯今年4月,在世界银行一份名为《马来西亚经济观察:人才流失》报告中提出了令人吃惊的数据。每十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马人当中,就有两人在国外求生计。新加坡、澳洲和美国是大马人才的大吸盘。
大马人才外流的情况在过去20年持续加剧,估计在海外定居的大马专才在2010年已达到一百万人之多。跟朋友谈起这份报告时,有人打趣地问:“流到国外是人才,那留在国内是庸才吗?”。虽然,这是一句戏言,但却可圈可点值得深思。
统计数据显示,大马百分之77的人力资本只有SPM教育资格。如果大专文凭是熟练人力(skilled worker)的基本标准,那么,这肯定是个悲情人力市场:高职没资历、低层不肯去。扣掉这一大群必须力争上游的“中间分子”,剩下的那四分之一高学历人力也未必如意。因为跟澳洲、英国、中国、新加坡等国家相比,他们的高资历换来的是不对称的低薪水。
研究报告指出,“事业前景”和“社会平等”是本地人才出走的两大诱因。这可想而知,人才也跟你我一样,需要安定的收入和成熟的舞台,追求口袋里和心灵上踏实的满足感。
政府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故隆重其事地成立了人才机构规划人才回流大计。推出的礼待包括,享有百分之五十的所得税率折扣、购车免税、妻小获永久居留权及就读国际学校便利等令本地人垂涎的奖励。务必让“海归派”大马帮宾至如归,全心为国贡献。
但是,优渥的人才回流奖励却教一直默默在这里守候的本地姜,成了老二症候群(Middle Child Syndrome)。在备受赞誉的大哥大姐跟前,卑微得连名字都不再重要,好像是理所当然的永远配角。一样的工作却又不同的际遇,情何以堪?
优厚待遇和奖掖吸引人才回流不失为一个巩固本土人力大军竞争力的好方法,可是却有治标不治本之嫌。长期奖掖可能触发“海归派”与“本地姜”之间的矛盾,甚至导致 “讨了媳妇走了女儿”的不稳定人力流动。
留人要先留心,加强国内行业在地球村的竞争力,让留洋人才和本地精英都看到锦绣前程和优厚的薪酬保障,人才济济是必然的结果。不只留洋人才愿意回归,甚至能够把他国人才也一并招揽纳为己用。
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原产品出口”,每一个国家纵使不愿意也无法阻止它的发生。要走的任谁也挡不了,最重要的是走了的有谁来填补。像香港和新加坡,流走的人才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同等值人才流入补上,前景继续精彩。
倘若不停出走的精英换来的是百万计的低技术劳动型外劳,这不仅缩小国家的技术基础宽度,还会殆尽培育人才的教育投资。蛟龙不愿困浅滩,营造一个经济安乐窝比奖掖利诱,更能促成国际化的人才大拼盘。
原文刊载于12月号Men's Uno杂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