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名人对讲、政面谈经》座谈会之二:主讲人石齐平、陈凯希

《名人对讲、政面谈经》座谈会之二:“中国经济腾飞追超强;大马如何抢商机迎挑战”圆满结束。

这场由Astro中文台、南洋商报和香港凤凰卫视联办的财经座谈会于9月25日晚举行。我深感荣幸地主持了这场由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教授和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先生对谈的财经座谈会。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马来西亚创制的上海月饼

上海月饼不是上海来的?!

没错,大马国内在中秋节期间热卖的上海月饼确实是“土产”。

趁着中秋佳节,在这里分享一则跟中秋节有关的企业小故事~马来西亚的上海月饼。




上海月饼在1980年代开始进入大马消费人的眼帘;当年有个大厨为了推广这个“长得不像月饼”的月饼,跟几个徒弟在吉隆坡闹市摆档,示范制做方法。结果,还被人“踢馆”。

这位大厨就是海外天大饭店的创办人,俞植昌师傅。我们都管这位大师傅叫“昌哥”,以下内容都以昌哥称呼。

2008年,拍摄第一季《企动人生》访问昌哥时,他在“茶余饭后”告诉我这个小故事。不过,由于节目时间关系,这段话并没收录进访谈内容。

究竟上海月饼是从哪里“跑”出来的?这其实是无心插柳之作。



话说昌哥跟随上海师傅学艺,也学会做“凤凰饼”(看过TVB电视剧《凤凰三重奏》,一定对凤凰饼有印象)。但是,这凤凰饼在本地并不好卖,因为不合本地食客口味。(据昌哥说,是口感硬了一点。)于是,昌哥灵机一动,把凤凰饼变成松脆的上海月饼。

创意和新点子很多时候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上海月饼”就是最好例子。

1982年,海外天大饭店第一家分店在霹雳州怡保开张。适逢中秋节,食客突然要求昌哥弄点月饼应景。可那时候,海外天大饭店还没有生产月饼。




情急之下,昌哥吩咐厨房弄了几个他“研发”成功的新饼。客人一看,问道,这是什么月饼啊?昌哥不假思索地说“上海月饼!”,上海月饼就因此得名。

自此,上海月饼大受食客欢迎,也成为中秋佳节大马不可少的月饼选择。

昌哥当年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为讨食客“欢心”而研制出的“上海月饼”,今天会成为大马月饼界的一大话题~上海月饼不是来自上海!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植物园趴趴走 . 之二~花与树的联想

以前,老爸常会用成语“温故知新”来唠叨我温习功课。当然,当老师的他是想这儿子长进;做儿子的自然也不甘示弱,洋洋洒洒地“诠释”了这成语的意思,殊不知只知其意却不明其理。

长大后渐渐明白,要填满一个已装满石块的罐子,非得用体积更小的沙子才能找到额外的空间。“温故知新”不就是细嚼慢饮、慢慢品味的探索过程吗?

这次抱着度假心情旧地重游,除了精神一振,更重新发现国内原来有这么多特别的植物。


我管这花叫“炮弹花”,因为这树叫“炮弹树”!


告示牌为证。

粤语里“识少少、扮代表”,一点都没错。事情不知来龙去脉,就别妄下定论,要不然真会笑死人!我原以为“炮弹花”那黄色圆圆的花蕊就是所谓的“Cannon Ball”,谁知真正的“炮弹”原来是那串圆溜溜的果实。

这类东施效颦的例子遇过不少。很多人看到别人“有性格”的经营手法,就不顾一切地照做不误,结果一败涂地。“跩”是要本钱的,没有超强人气,或者深厚底蕴,少来!



这个像椰子的果实才是“Cannon Ball”。

一整棵“炮弹树”。


仙人掌是越“艳”越美丽,以前家里也种过。


一览仙人掌园。

这是不经意发现的画面。一棵长在仙人掌园围笼边的植物,叶子的末端竟牢牢地卷在围笼的铁网上。突破局限的能力来自于坚强的意志力,自怨自艾只会错失突围的机会。


喜欢这叶子的生命力。


不知什么品种的树?嫩叶贴在一块,一整串垂直向下。

我相信,每一个小角色都有它吸引人的魅力;“非主流”不会永远“非主流”。

很多老行业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找到了新卖点,重新绽放光芒。很多新兴行业因为迷信潮流,被潮流所淹没。

就像这些路边的小植物,有时低头环顾会发现小角色不一样的一面。


这植物的叶子像蛾?蝙蝠?魔鬼鱼?


路边的”野草“,叶子形状挺抢眼的。


即便是掉光了树叶,这树的主干还是特别夺目。

归零心态去斟酌每个细节,最平凡的画面也会有深刻的体验。创意绝不是来自没有基础的空想,而是从朴实环境中升华的价值。

Wednesday, September 8, 2010

植物园趴趴走 . 之一

每一回到槟城,总是因为公事匆匆忙忙,偶尔和老朋友们聚一聚,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到处逛逛。

这一回,终于有闲情雅致到名胜地去走走。

那是一个细雨纷飞的慵懒午后。

阔别好多年,我再次地来到槟城植物园。

一片绿意盎然,雨后的清新空气令人为之一振。










Thursday, September 2, 2010

《企动人生》3第十三集: 他们说饮食业是良心事业,所以始终坚持食材原味和环境卫生

后来,他们设中央厨房调配新鲜食材;用厨余生产环保酵素,用于洗涤工作,降低员工的皮肤病问题。亲自面试与训练员工,并通过连锁加盟让员工有机会内部创业,冀望提升饮食业员工服务素质。

投入饮食业12年,他们有感饮食业乃良心事业,因此不介意放慢集团发展步伐走薄利多销路线,希望通过卫生、美味、经济实惠的食物惠及食客。

AstroAEC 301频道9月4日(星期六)晚上11时30分的企动人生,主持人黄隽斌将带领我们去拜访他的创业家朋友:Nyonya Kitchen / Pak Li Kopitiam 的洪国如、李美霞,让这一对夫妇和我们分享看似简单实却繁杂的饮食行业,看看这两代人的创业组合如何以分享的创业思维卖个“方便和回忆”给食客。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企动人生》3第十三集:他们说餐厅卖的不是食物,而是"方便"和"回忆"


民以食为天,由于对“吃”的热爱,梦想打造一个理想的饮食王国,1998年,李美霞和先生洪国如毅然辞去高新工作,和母亲投入这个“不败”行业。

母亲继承了一个老娘惹的传统食谱,夫妇俩的饮食事业很自然地从娘惹餐开始。从承包宴会的(catering)到开设娘惹餐厅,再涉猎咖啡店餐饮业,他们始终坚持食材原味与环境卫生。

他们坦诚,饮食业面临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置厨余、长时间清洗碗碟引发的皮肤问题以及人才短缺等等。这些头痛的问题,都曾经令他们想打退堂鼓。

(是什么样的创业思维让他们一一化险为夷?明天待续)